Hi, it’s Anne here :)
我一直想開一個單元,帶大家不只是練體式,更理解體式背後的文化與精神。
瑜伽不只是動作,它的每一個姿勢,其實都有一段來自神話的故事、一種生活的智慧。
所以,從這週開始,我想用一個全新的方式,陪你練瑜伽。
每一期,我會介紹一個瑜伽體式,搭配它的故事背景與精神意涵,
並附上一段短練習,讓身體與故事在你心裡交會。
這次,我們從最有力量也最有情緒張力的「戰士式」開始。
站穩腳下,是我們給世界最溫柔的回應
你最近站穩了嗎?
有時候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我們忘了怎麼「好好站穩」。
不是撐著,也不是硬撐,而是腳底真的踩實、呼吸順暢,整個人回到自己的位置上。
我自己最近也是。從峇里回來、重返工作後,身體還在收,心卻要動起來。
所以這次的來信,我想從一組體式開始——戰士一、二、三。
三個動作,就像一段旅程:起心動念、打開胸口、帶著力量前行。
戰士的故事|從心碎,到站起來
我其實很喜歡戰士式的故事。雖然放在現代角度看起來有點灑狗血(笑),但它講的,其實是一段如何擁抱內在小孩與本我的旅程。
戰士式的梵文是 Virabhadrasana,來自一位為愛而生的神祇 Virabhadra。
他是個令人畏懼的戰士,有著千手、千眼、千足的紅色身軀,身披虎皮,氣場強到一出場就讓神明都感到顫抖。故事是這樣的:
女神娑提 Sati 愛上了濕婆 Shiva,但她的父親達煞 Daksha 無法接受這段婚姻。
在一場火祭中,他公開羞辱濕婆與娑提。傷心欲絕的娑提,最終投火自焚。
濕婆聽聞此事,悲痛至極。他拔下一縷頭髮摔向地面,髮絲化作一名戰士:毗羅戰神Virabhadra。毗羅戰神來到火祭現場,三步斬殺達煞,為愛與尊嚴而戰。
拔劍高舉、決定迎戰:這是戰士一。
張開雙臂、穩穩站定、怒視對方:這是戰士二。
單腳前傾、劍起斬下,達煞瞬間身首異處:這是戰士三。
但故事沒有就此結束。
當毗羅戰神繼續揮劍起舞、釋放濕婆的破壞之力,宇宙陷入崩解。
神明四散、萬物動盪。就在這時,濕婆現身。他看著自己的痛苦投影,走上前,擁抱了毗羅戰神。
那一刻,戰士從狂怒中安靜下來,重新回到神性。
這不只是一段神話。它說的是:
當我們站起來,是為了什麼?
當我們用力,是為了破壞,還是為了找回心裡那個需要被保護的自己?
就像我們每一次練習戰士式,不只是為了腿更有力、核心更穩,
更是在問自己一個問題:
「這一次,我想為了什麼而站出來?」
讓身體也說說話|五分鐘站穩練習
不需要一套完整的課,有時候只是給自己五分鐘,站起來、呼吸、看向前方,就已經足夠。
我準備了一段簡單的示範練習:
戰士一、二、三+謙卑戰士
幫助你在心煩意亂時,透過身體找回內在的穩定。
動作要領整理|戰士一、二、三+謙卑戰士
Warrior I|戰士一:起心動念的穩定感
腳步:前腳彎曲、後腳踩實,腳跟對腳跟或稍微外開
骨盆:面向前方,不強求正正平行,但保持延展感
上身:手舉高、肩膀放鬆,肋骨不凸出,尾骨微收
Warrior II|戰士二:張開胸口,看清前方
腳步:前腳彎曲、後腳平踩,腳後跟交錯或同一直線
骨盆與胸口:面向側邊,骨盆與肩膀在一條平面上
手臂:向前向後平舉,肩膀與手掌同高
Humble Warrior|謙卑戰士:低頭,是一種力量的展現
腳步:維持戰士二的下半身
上身:雙手十指交扣或用繩帶,手臂過頭向下垂
頭部:放鬆地向前點地或向下平行膝蓋,貼近內側大腿
覺察:注意背部延展與呼吸流動,不強迫低頭
Warrior III|戰士三:前行中的平衡與信任
腳步與重心:單腳支撐,另一腳向後延伸至臀部高度
軀幹:前傾與後腿呈一直線,軀幹與骨盆維持水平
手臂:可向前延伸、放胸前或向後放(視個人平衡能力)
核心:保持啟動,幫助穩定軸心
結語|這次,你想為什麼而站出來?
每次站上墊子,都是一次小小的召喚。
不是要變得更強,而是重新回到自己、問問心裡那句話:
這一次,我想為了什麼而站出來?
是為了守住界線,還是走出混亂?
是為了重新相信自己,還是單純地想感受「我還在這裡」?
願你在這週的某一天,能站得剛好,不多不少。
腳踩著地、心握著劍,走向那條你真正願意前行的路。
Namaste,
Anne
如果想要找我上私人課,或參與6/7主題課:脈輪瑜伽,可以追蹤我的Instagram,並私訊我~